劉秀看到鄧禹不遠千里來投奔自己,非常感動,也很高興。劉秀對鄧禹說:“本官得蒙朝廷專派,到河北做宣慰招撫工作。你大老遠的來,也想討份差使做嗎?也想當官嗎?”鄧禹說:“我不願意做官。”劉秀很驚訝,問:“既然你不願意當官出仕,那麼你到這裡來做什麼呢?你究竟想得到什麼呢?”鄧禹回答說:“學生別的什麼都不圖,但願明公您的威德加於四海,只求將來寫史書的人,能把您的不朽業績和我的名字寫在尺寸竹簡之上。如果能夠名垂青史,學生也就知足了。”
劉秀聽了哈哈大笑,很是高興,就將鄧禹留下,讓他與自己住在一起。晚上,兩人秉燭夜談,一起討論天下大事。鄧禹對劉秀說:“學生聽說如今皇上已經準備遷都長安,關中是四塞之國,表裡山河,有金湯之固。然而山東(注:指崤山以東)一帶,依然沒有平定。赤眉、青犢等流民軍,動輒就能夠聚集幾萬人,聲勢駭人。長安一帶的三輔地區,很多心懷異圖的人都紛紛依賴流民的力量假號稱帝。劉聖公這人,自起義以來沒有遭到什麼太大的挫折,沒有多少經驗。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朝廷大事都是劉聖公身邊的權臣說了算,不是他自己的主張。劉聖公手下的人,大多數都是一些庸才,起兵造反都是為了錢財,彼此之間的爭鬥都是意氣用事,為了自己快心適意而已。這些人大多不是忠良明智之士,沒有深謀遠慮,絕非復興漢室、安定百姓的人才。”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