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解這個計劃究竟如何,有何高明之處?我們先得弄明白這幾個名詞:內水、中水、外水。簡單來說,四川盆地的地形大致是西北高東南低,長江沿著盆地南沿向東流,有幾條較大的江河由北向南穿越盆地注入長江。由於在古代,水運的效率遠遠超過陸路運輸,這幾條江河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古代巴蜀地區的交通要道。當時的人由東向西將這幾條江河分別取名為內水(對應今天的嘉陵江至涪江)、中水(對應今天的沱江)和外水(對應今天的岷江)。
其實關於這個作戰計劃的具體內容,朱齡石並非此時方知,早在出兵前,劉裕就與他對此進行過探討。當時兩人商議之後認為:上一次劉敬宣伐蜀,就是取道內水,受阻於黃虎,結果無功而返。按一般常規,既然上次的內水走不通,那麼這次就會改走外水、中水。但他們估計會認為我劉裕用兵出人意料,辦事不按常規,極可能仍走內水一路,他們自以為能看穿我的用兵,就會仍以重兵防守內水,若出黃虎,正好又落入他們的算計。所以這次我偏偏要按常規辦事:以主力沿外水取成都,直搗其老巢;以疑兵出內水,讓他們以為自己判斷正確;以偏師出中水,插入成都與駐防內水的蜀軍主力之間,牽制蜀軍回援成都的道路。
初聽起來很玄吧?這是一個否定加否定等於肯定的計劃,很象《三國演義》中的一段描寫: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