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引入了負人口和負領土的概念之後,我們再來看姚興的作法。姚興所割十二郡的完整版本在下一直找不到,就知道的其中四郡來看,全部地處今天的河南省南部,距離後秦的政治中心長安較遠。而且這些地方在十六國時代,多數時候是晉朝領土,其民眾並不太習慣異族的統治,對後秦的忠誠度估計很低,換句話說:這十二郡是後秦的負領土。
雖然是負領土,但若遇上如後來北魏拓跋燾那樣的君主,也絕對不可能退讓,因為負領土是可以轉化成正領土的,縱然不能轉化,也可以作為保衛正領土的屏障。但姚興自柴壁之敗後,顯然進取之心已失,其國家戰略轉向全面收縮:放棄國力難以承受的邊遠地區,集中力量保護後秦核心區域,以減輕國家負擔。
要證明這一點並不困難,因為這並不是姚興唯一一次主動割地。就在第二年六月,南涼主禿髮傉檀向後秦進貢了三千匹馬和三萬只羊,姚興便主動將後秦佔有的隴西第一重鎮姑臧(今甘肅武威,前涼、後涼均建都於此,南涼得到姑臧後,也遷都於此)割讓給南涼。我們固然可以用事後諸葛亮的觀點,認為姚興不敵劉裕,但無論如何,也不能認為後秦會不敵南涼。姚興割姑臧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姑臧城孤懸於外,幾乎處於南涼和北涼的合圍之中,一旦有變,守之甚難。
不過,姚興的做法雖有一定道理,他卻疏忽了一條原則:在生存競爭激烈的亂世中,你退一尺,則人進一丈!靠消極退讓是不可能贏得長治久安的。這次外交博弈的結果,晉朝兵不血刃,就收復了十二郡土地,讓剛上臺不久的劉裕威望大增,大大加強了他的執政地位,今後不管是對外北伐,還是對內整合,都增加了不小的籌碼。從這個角度上說,不管姚興割地的動機是否純正,他都可算劉裕的恩公之一,對劉裕一生的功業,助力著實不小。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