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56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諸葛丞相接著說道,聲音虛弱,表情略有迷離:“建興六年冬,我出兵散關之前,曾給陛下上過一篇表章,闡明瞭我出兵的原因,現在我不妨再跟你們說說。伐魏是我平生的心願,但我並非好戰,實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啊。先帝因為漢朝魏賊勢不兩立,帝王的事業不能偏居一隅而安穩,所以才在臨終之時將大事託付於我,我受先帝厚恩,唯有以死報效。我自接受先帝遺命以來,殫精竭慮,幾乎廢寢忘食,忘身忘家,無一不是為了盡忠報國,但是北伐中原之事,很多人不理解,認為我是錯誤的。第一次北伐之前,我為了穩定內部,所以先在那年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南方不毛之地,冒著危險和艱難,有時甚至兩天只能吃一天的飯,而終於威服蠻夷,可是這些人還是認為我是為了無益之舉而輕易犯難,不知愛惜自己,不惜勞民傷財。為此,我不得不向陛下細細道出這其中的意義所在,以使陛下明瞭我的心意,和我們蜀國所面臨的處境。在那篇表章裡,針對反對的意見我主要談到了以下幾點。第一,敵強我弱這是事實,但是如此情勢下,不去討賊,王業也會衰亡,與其坐而待斃,何如主動出擊呢?第二,當初高皇帝明察如日月,他的謀臣也都深謀遠慮,但是他依然是經過了許多艱險,多次遭到傷害,才度過危險得以成功的,現在陛下比不上高皇帝,謀臣也不如張良陳平,何能指望以與敵人長期對峙取得勝利,坐而安定天下呢?第三,當年劉繇、王朗也曾各自佔有州郡,他們談論安定天下的計策,動不動就引用聖賢之言,其實卻滿腹疑慮,畏首畏尾,心中想到的全是難處。他們今年不征戰,明年也不討伐,終於使得孫策逐漸壯大,最後兼併了東吳;如今如果我們按照反對者的意見去做,得到的必定也是這種結果;第四,曹操的才智計謀遠超常人,他的用兵不輸孫臏吳起,然而他也曾在南陽被困,在烏巢遇險,在祁山遭難,在黎陽陷身,在北山幾乎大敗,在潼關差點喪命,經過這麼多危險之後,他才取得了暫時的虛假的安定,何況我等相比之下都才力薄弱,豈有不想經歷艱險就可安定天下的?第五,曹操五次進攻昌霸而未能攻克,四次越過巢湖進攻孫權而未能成功,任用了李服,李服卻圖謀殺害他,派夏侯淵去守漢中,夏侯淵卻戰敗身亡。先帝經常讚歎曹操的才能,曹操尚有這樣的過失,我等的才能本就在駑鈍之間,又何能保證必勝不敗呢?勝敗乃兵家常事,豈可因敗而不敢言戰?第六,從我到漢中以來,歷時一年多的時間,竟然相繼就失去了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這麼多英勇善戰的將領,加上曲長、屯長,多達七十多人,還損失了賨、叟、青羌等的散騎、武騎一千多人,這些都是在幾十年裡從四面八方徵集起來的精銳,不是一州的地方就可以擁有的,如果再過幾年,就要損失三分之二,到那時靠什麼去戰勝敵人呢?所以說人才將才和精銳的逐漸缺失也是我們必須加快進攻步伐的原因之一;第七,如今百姓窮困,軍隊疲弱,而戰事卻不可能停止下來,只要戰事不停,那麼被動挨打和主動出擊所付出的代價是一樣的,不趁現在去戰勝敵人,卻想憑藉一州之地與賊兵長期相持,這根本不現實。。。。。。”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