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64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11-06-26 17:35:49

按照慣例,道王先讓駱賓王自己陳述自己的才能,然後他再啟表申奏。應該說,這本來是他上進的一個極好的機會,可是令李元慶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駱賓王竟上了一道《自敘狀》。在這篇文章中,他大發議論,說什麼:“說己之長,言身之善,面容冒進,貪祿要君,上以紊國家之大猷,下以瀆狷介之高節,此兇人以為恥,況吉士之為榮乎?所以令其能,斯不奉令。”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他駱天才倜儻風流,才華橫溢,才不願意去幹那些低三下四、溜鬚拍馬的事情呢!最後搞得我們的道王都自討沒趣。

應該說,以這樣的鬼性格,在講求人際關係的官場上是很難混得下去的。最終,駱賓王離開了李元慶幕府,直到他三十多歲時,仍然是白丁一個。

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唐高宗李治到泰山封禪。這對一個國家來說是一件盛事,證明你這個皇帝治國有方,老百姓安居樂業,天下太平,所以有必要封禪,讓上天也知道大唐王朝有這麼一位賢明的君主。比如說,秦始皇就曾經到泰山封禪,再比如說把匈奴打得叫苦連天的漢武帝也去過。可是你唐高宗李治何德何能呢?真正的一代明君、他老子唐太宗李世民都沒有去。儘管如此,他李治最終還是在群臣的擁護下去了。

對於這件“盛事”,齊州各界父老鄉親都一致推薦駱賓王來寫一篇表文,為李治這件勞民傷財的“隆典”唱幾句頌詞。駱賓王被別人捧得飄飄然起來,於是大筆一揮,寫下了《請陪封禪表》,高度讚譽了李治的“豐功偉績”。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