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32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我們都知道,元稹、白居易兩人搞過唐朝文學史上著名的一個運動,那就是新樂府運動。這是一場詩歌的革新運動,主要特點就是自創新的題目,描寫當時社會上的時事問題,體現也就體現出了漢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說白了就是,反映老百姓的現實生活的,以及反映社會的實際狀況。比如說,白老爺子寫的《賣炭翁》,就是反映社會的黑暗以及人民的疾苦。

這場運動除了元白兩人之外,還有李紳、張籍、王建等,他們也是積極的倡導者,所以,我們的李紳先生也才寫出了上面那一首反映勞動人們辛苦勞作的《憫農》詩。

其實,除了上面那一首流傳千古的以外,還有一首也被廣為傳頌了,這就是《憫農》詩的第二首: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無疑,這一首更加明顯地反映了農民的疾苦,反映了統治者的黑暗統治。

關於這《憫農》詩的來歷,這裡面還有一個故事傳說:

話說,有一年夏天,我們的李紳先生回到故鄉亳州,他此行的目的是為了探親訪友,也算是衣錦還鄉了。這時,他遇上了當時的浙東節度使李逢吉先生。這個李逢吉呢,正準備回京彙報工作,剛好路過亳州。這二人是同榜進士出身,又都是詩友。兩位好友久別重逢,李逢吉自然要多待一天。

這天,我們的李紳先生和我們的李逢吉先生,攜手登上了亳州城東的觀稼臺。二人都遙望遠方,心潮起伏,都很激動,都有想法。李逢吉感慨之餘,當場就吟了一首詩,只見其最後兩句是:何得千里朝野路,累年遷任如登臺。就是說,如果咱老李升官能像這登臺這樣快那就好了。這是我們李逢吉的想法,可見他滿腦子都是升官發財。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