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第一個問題,三舍法的解決辦法是放寬人數限制,實行擴招,把太學分為外舍、內舍、上舍三等,官員子弟可以免考試隨時入學,而平民子弟交得起學費,經考及格就能入學。
對於第二個問題,王安石的解決辦法是“一道德”,即統一思想,把政治學習作為比重甚大的必修科目。
這樣一來太學畢業生思想水平就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正是因為三舍法有這些優點,歷屆有志於變法的皇帝對它推崇備至。
徽宗權衡良久,終於在崇寧年間正式廢除科舉,把三舍法推行到全國。
三舍法普及之後,還順便解決另一個王安石不好說出口的問題:
科舉每年要錄取上百甚至數百人進入國家幹部隊伍。
除此之外,幹部的子女還要透過蔭補制度直接成為幹部。
這樣一來就造成了嚴重的冗官現象。
如今透過三舍法,這個問題在無形中被解決了:想科舉必須入三舍,入三舍必須交學費。
范仲淹那種每天靠一碗涼粥充飢的窮棒子再也不可能透過科舉混進朝廷了。
這樣一來至少把兩個途徑堵死了一個。
日期:2011-07-26 20:24:00
=====================我是正文的分界線=====================
14
不過在史進看來,三舍法也不是盡善盡美。
他甚至認為這個法應該對自己找不到工作負很大責任。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