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9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這下可樂壞了那幫眼高手低的儒生,他們即不得親與封禪大典,而自身又想慕得很,不免心生怨恨。這就如後來的司馬談(司馬遷的父親),以不能側身漢武帝封禪泰山之典而引為憾事一樣。

於是,他們不約而同地幹了一件十足危險的蠢事,這件事件的危險係數足以招來殺身之禍。

他們竟相幸災樂禍地譏笑秦始皇這是犯了天怒。

說來令人難以置信,在秦亡之後,這幫儒生竟然還在拼命造謠,拼命洩憤,說什麼秦始皇之所以暴死是被大風雨擊壞的結果。甚至於造謠說,秦始皇根本就沒有到過泰山頂上,只到半路就退下來了。

由此來看,秦始皇之所以惡名難拂,看來這些儒生造謠生事之“功”不可沒。而儒生後來所以遭致那樣的境地,看來也是自作自受的結果。

當然,這並不是說儒生就群體失智,我只是認為這種情況是存在的: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這一次,秦始皇沒有動怒。

但並不意味著,他永遠不會動怒。

日期:2011-07-24 08:21:45

東巡之路(4)

“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後的路更長,更艱鉅,更偉大。”

這是毛主席說的。

當我仔細研究了嶧山刻石和泰山刻石之後,我發現,這似乎也是秦始皇需要表達的意思。

這就怪了,難道偉人的思維模式都如出一轍?

事實上,思維模式不可能做到如出一轍,這裡面有時代的不同,環境的變遷,個性的差別,學養的迥異。然而,在後人的眼裡,之所以有如此之印象者,皆是由於偉人們基於如下的共同特徵: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