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35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11-09-15 23:17:35

中國病人袁世凱 65

伊藤上來就丟擲三條不平等條約,讓人不禁感慨:還沒當上列強,帝國主義的嘴臉就模仿的這麼像。

1.懲處參與事變的清軍將領(示威);

2.撫卹事變中遭受損失的日本商民(要錢);

3.清軍撤出朝鮮。

很顯然,實質內容在第三條。前面都是鋪墊,好比你在街上找美女搭訕,先問個路,再聊聊天氣,醞釀好了最終目的是要手機號。

在李鴻章的折衝樽俎下,最終達成共識:雙方都不駐軍,俟朝鮮遇有變亂,中日兩國如需派兵,要先知會彼此。事平之後,仍即撤回,不準留防。

至於第二條,無非是賠錢嘛。在這一點上,前清後清都挺大方的,反正是剝削來的,不心疼。

第一條李鴻章耍了個滑頭。真要懲處,袁世凱的仕途就毀了。他把“懲處”二字改為“戒飭”,大事化小,說這件事好比“家裡的小孩和鄰居發生了口角,其父兄出面替他們轉圜,也是情理之常”。

百鍊鋼就這麼化為了繞指柔。

為了迴護大頭,在向總理衙門報告談判進展時,李鴻章故意略去袁世凱的名字不提。

袁保齡得知後,給袁世凱去信說:伊藤此次極力想扳倒你,尚賴合肥相國(李鴻章是合肥人)持正,頗費口舌,此節甚是可感。

可感卻也可悲。明明是竹添惹的禍,伊藤卻一口咬定責任在袁世凱。只是當《天津條約》都簽字畫押了,方在宴會里私下表態,說自己也認為竹添不對,回國後將另擇妥當人選充任駐朝公使。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