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聽到眾人的質疑,鍾毅一下就蹙緊了眉頭。
看來被動防禦的思想不僅在國軍大量存在,地方上也一樣,或者說這個時代的國民黨官員普遍都是這種思維。
這種什麼思維呢?就是弱者思維。
從他們的潛意識,就把自己定位成了弱者,就把自己擺在了被動挨打的位置,因為我弱小,我肯定打不過你,所以我只能夠乖乖防禦,等著你過來打,我能不被你打死,只是被你打傷就已經是很好了,就值得吹噓了。
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忻口會戰、太原會戰、武漢會戰會戰乃至於後期的豫湘桂戰役無不充斥著這種思維,負責指揮歷次會戰的最高指揮官,無論常凱申、唐生智、李廣西、閻老西乃至於薛嶽,基本全都是這種思維。
相對來說,薛嶽的進攻意識要稍微強些,但也只是停留在戰術層面的反擊,戰略層面仍舊是被動防禦,壓根就沒有想過要轉守為攻。
具體表現,就是當日軍攻擊乏力雙方陷入僵持時,國軍基本沒有反擊預案,只能夠白白錯失反戈一擊、轉守為攻、反敗為勝乃至於趁勝追擊、擴大勝利的大好的機會。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薛嶽在三次長沙會戰中進步很快,最後一次長沙會戰中他就已經具備了非常強的反擊意識,並且也提前做了反擊預案,所以給予了日軍以重創,雖然雙方戰史記載的傷亡數出入很大,但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就是,在第三次長沙會戰當中,日軍遭受了決定性的失敗!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