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高傲的大唐認為,該是教訓一下這個不聽話的親戚的時候了,於是征討吐蕃的大軍開始行動,高宗宣佈的出兵原由當然理直氣壯:送自己的姐夫姐姐回家,即“護吐谷渾還國”。與皇帝有著深厚私人感情的猛將薛仁貴又一次被委以重任,由帝國最東方的高麗調到西部青藏高原,出任遠征軍最高統帥。
憑心而論,此時的大唐對自己這個邊遠的親戚仍沒有怎麼重視,這從皇帝授予薛仁貴的頭銜中可見一斑——邏娑道行軍大總管,“行軍大總管”前面說過,就是本次軍事行動的總司令,而這裡所謂的“邏娑”,是吐蕃的國都邏些的異譯,也就是現在的拉薩。很顯然,此次高宗皇帝的目標可謂雄心勃勃,絕不僅僅是送姐姐回家這麼簡單。
但同時,唐朝這次出動率領的兵馬不可謂不強。關於他們的具體數量,不同史料有不同的記載,即使同一史料的不同部分記載也差異很大,比如《冊府元龜》中就同時有“領兵五萬”和“率眾十餘萬”之語,當然如果有人說“眾”和“兵”是兩回事兒,那也由得。總之,這是一支相當龐大的主力兵團,按照唐初的戰法,很可能以方便大範圍機動作戰的騎兵為主,至於他們是否就是那支久隨薛禮的朝鮮半島得勝之師,至今仍無定論。
按照漢文史書記載,戰爭的過程大致如下:八月,薛仁貴率軍進入青海大非川,命副將郭待封在大非川構築工事以存放輜重糧草,薛仁貴自己則一如既往,親率少量精銳向烏海(青海興海縣西南苦海子)方向突擊。欽陵此時也率領吐蕃軍應戰,《舊唐書•薛仁貴傳》說此次吐蕃參戰兵力多達四十萬,似乎有所誇大,要知道吐蕃並非匈奴、蒙古那樣的全民皆兵,而是一個半農半牧的半定居民族,至今西藏的許多農民一輩子連馬都沒有騎過,在遙遠的中世紀,於地廣人稀的青藏高原徵集這麼一支龐大的軍隊無疑極其困難,如果它真存在的話,也很可能是吐蕃、吐谷渾以及附近羌、党項、突厥等各部落拼湊的聯軍。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