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女真人多操漁獵生涯,集體出獵時按氏族而行,每十人為一單位,稱為“牛錄”,十夫長滿語叫“牛錄額真”。奴爾哈赤麾下兵馬眾多後,將牛錄擴編為定員300人,1601年將部眾編為四個“固山”,即“旗”,當時的四旗分別為黃、白、紅、藍。1615年奴爾哈赤稱汗前重新整編軍隊,以5牛錄為一“甲喇”(大隊的意思),5甲喇為一固山,共八個固山,合約6萬多軍眾。這時的八旗擴充為正黃、正紅、正藍、正白、鑲黃、鑲紅、鑲藍、鑲白八種,旗主稱“固山額真”,由奴爾哈赤的子侄們分任,旗兵稱為“固倫”(國人的意思),全軍最高統帥為奴爾哈赤本人。女真八旗行軍事民主制,各旗主總管旗內事務,奴爾哈赤的命令也要透過八旗的固山額真來貫徹,且議定大汗的繼承人必須由八家協商選舉。
皇太極統治時期,後金實力暴漲,關外幾乎盡為女真人所有,近鄰蒙古諸部也聽命於後金。為適應新形勢、促進封建化,皇太極增設漢軍八旗和蒙古八旗,並直接控制了上三旗,削弱了原先八旗旗主的地位。滿清入據中原後,順治、康熙時都曾對八旗實施改革,雍正年間正式下令所有八旗軍民直接聽命效忠於皇帝,與原先的旗主脫離直接隸屬關係,旗主只享有“鐵帽子王”的禮遇。
清制八旗子弟世代為兵,基本都駐防在各地大城市,京營的八旗軍佔全軍兵力的半數左右。因為清朝兵員有定數,軍餉有定額,後來八旗人口不斷膨脹,不可能所有八旗男丁都吃糧當兵,所以以後就有“當差”旗丁和閒散餘丁的區別,後者是八旗軍勇的候補兵員。清政府規定八旗民眾只能當兵,沒有遷徙自由和就業自由,禁止離開各部佐領居住,所以這些人的生活全部都由政府包了。由於國家太平無事,八旗子弟繁衍極盛,加上一些非旗人也為了待遇跟早先搶著“入黨”或現在報考公務員一樣設法混進了體制內吃皇糧,所以供養八旗逐漸成為清政府和全國人民的沉重經濟負擔。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