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35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12-06-16 10:31:56

《鐵血時代》

第三十三章 伊闕之戰(5)

魏國在戰敗後總是割地求和,可是面對秦國的狼子野心,以土地要交換和平是不可能的,每一次戰爭後,魏國的土地總要縮水。

公元前291年,秦國兩路人馬攻打魏國,一路由左更司馬錯統領,另一路由白起統領。司馬錯攻取軹城(河南濟源東南),白起又一次攻下垣城。之後,秦軍殺入韓國,司馬錯攻佔鄧城(河南孟縣西),白起奪取宛城(河南南陽)。宛城本是楚國的土地,公元前301年,韓國追隨齊、魏兩國發動伐楚之役,在垂沙之役後被韓國所吞併,如今又成了秦國的地盤。值得注意的是,秦國攻取鄧、宛二城,是有經濟目的的,當時此二地都是冶鐵中心。奪取鄧、宛後,無疑大大增強了秦軍軍備製造的能力。由此也可看出,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秦國為了保持軍事上的優勢,就必須要掌握更多的資源。在秦國掌權的宣太后立即把鄧城與宛城封給公子市與公子悝,此二人都是秦昭王的同母弟,故而封邑皆是經濟發達的富庶之地。

對魏、韓兩國來說,惡夢無盡頭。公元前290年,秦國宰相魏冉親自率鐵血兵團伐魏,魏國被迫以河東四百里之地獻秦。被嚇破膽的韓國人也緊隨其後,以武遂地二百里獻秦。這裡我們不禁聯想到千年後宋代著名作家蘇洵所寫的《六國論》:“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慾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正是“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