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90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12-03-02 23:21:09

《血戰天下》

第二十三章 明君與聖哲(3)

齊宣王沒能實行孟子的“仁政”,但也絕非實行暴政。在他統治的十九年裡,齊國的文治與武功均達到最盛。他推動了齊國學術的發展,在稷下學宮百年曆史上,宣王時期人才最為鼎盛。據《鹽鐵論》“論儒篇”所述:“齊宣王褒儒尊學,孟軻、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祿,不任職而論國事,蓋齊稷下先生千有餘人。”《史記》也寫道:“宣王喜文學遊說之士,自如鄒衍、淳于髡、田駢、接子、慎到、環淵之徒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夫,不治而議論。”不治而議論,就是這些稷下先生們有官銜,但並不做事,只管發表議論,這就是孟子所斥責的“處士橫議”。

倘若我們做個比較,就可以發現秦國所用的人才與齊國所用的人才是有很大不同的。秦國是採取實用主義原則,歷代君主注重的是實用型人才,能在外交、內政、軍事上幫助秦國,譬如商鞅精於內政,張儀長於外交,甘茂善於打仗。齊國則不同,在人才的標準上更為寬鬆,更能容納各種各樣的學人。稷下先生們大多數是比較清高的,只當官不做事,高談闊論。孟子對稷下誇誇其談的風氣是持批評態度的,他本人想實實在在做出點事,可是想法終究脫離實際,不被齊宣王採納也是意料中的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