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68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12-01-19 08:52:14

《血戰天下——戰國全史》

第十八章 遍地王冠(5)

王一多便不太值錢了。

在秦惠王稱王之後數個月,韓宣惠王正式稱王。

在戰國時代,有些國家有兩個稱呼。比如魏國,在遷都大梁後,又稱為“梁”,魏惠王在《孟子》一書中是稱為“梁惠王”。韓國同樣如此,吞併鄭國並遷都到鄭國舊都後,一個國家兩塊招牌,有時稱“韓”,有時稱“鄭”,故而韓宣惠王又稱為“鄭宣王”。韓國緊跟秦國之後稱王,是因為它的實力不弱。自從申不害相韓後,韓國的國力有了明顯的提升,韓昭侯是韓國曆史上最出色的君主之一,君臣合作開創了韓國的黃金時代。韓昭侯去世後八年,韓國正式稱王。

趙國是三晉中最後一個稱王的國家。

對趙國人來說,公元前353年的邯鄲之戰成了永久之痛,在那場戰爭中,首都邯鄲城被魏國攻破。儘管趙國低聲下氣地向齊國求援,可是齊國人卻丟擲“圍魏救趙”的戰術,實際上圍魏是真,救趙卻未必。在這種情況下,趙國最後與魏國妥協,魏惠王把邯鄲城還給了趙國。自此以後,趙國人深知靠人不如靠己,開始走上一條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道路。

趙肅侯上臺的那一年(公元前349年),趙國把晉國最後一點保留地也搶了,是年最後一個晉國君主被殺,晉國的歷史被徹底終結了。對趙肅侯來說,魏國與齊國都是敵人,趙國要獲得生存空間,必須不斷地進取。公元前344年,趙國進攻齊國,攻取高唐;次年(公元前343年),趙公子刻率軍攻打魏國的首垣; 公元前341年,趙國乘魏軍遭遇“馬陵之敗”,大舉進攻魏國北部;公元前333年,趙國又一次進攻魏國,兵圍黃城,但沒能攻克該城,便在漳水、滏水間修築長城。這條長城西起武安西南,沿著漳水折向東南,抵磁縣西南後,又折向東北,沿漳水到肥鄉南。該長城又稱為趙國的南長城,目的便是防止齊、魏兩國的進攻。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