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88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我沒有親歷過八十年代的整頓,但我親歷過一場2004年的某地礦業秩序整頓。省上領導一批示,半年整頓,民營小礦山以及圍繞它們的運輸業和服務業,死掉70%。當時,社會觀念已經很開明瞭,法治已經比較健全了,尚且如此。此前的情況肯定更慘烈。特別是1989年至1992年期間,當時報紙電視上點名指出,個體和私營經濟都是和平演變的經濟基礎。這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我一直在想,就溫州家庭作坊當年那個弄法,沒有被政府出手整死,簡直是個奇蹟。30年間,假如任何一任領匯出手,溫州模式可能就完蛋啦。假定每任領導幹六年,應該有五任領導;假定每個領匯出手的機率都是三分之二,不出手的機率是三分之一。那麼,連續五任領導都選擇不出手的機率,是三分之一的五次方:二百四十三分之一。換一句話說,溫州模式生存機率應該不超過千分之四。我靠,不容易啊!

我這個演算法,是一個孤立假定。若真是這樣,那中國經濟就沒有今天了。實際情況是,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環境確實很艱苦,但存活率沒有低到這個程度。那原因何在呢?原因就在於:各地政府之間的發展搏弈,為私營企業創造了謀求生存的空間。這個,倒有點像當年資本主義在歐洲馬賽克式的封建小國中間的境遇。

改革開放三十年,在九十年代朱老闆推行分稅制改革之前,主要體現為中央權力向地方的轉移下放,所謂“放權讓利”;而在分稅制以後,中央透過集中財力,逐步增強自身的權力,地方力量相對下降。“跑部錢進”越來越重要,還跑出來一大堆駐京辦主任。但是,無論是分稅前後,這三十年都是中央與地方利益深刻調整、各地政府之間激烈博弈的時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