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七十年代,黃河上的劉家峽電站建成,我們才算有了自己的第一個百萬千瓦大型水電站。5臺機組,總量120萬千瓦。八十年代末,我上初中,地理圖冊上關於國際能源那一張圖,用一個綠色圓點表示一個百萬千瓦水電站。我一看,靠!美國和蘇聯,每條河流像一串綠葡萄,而我們只有劉家峽、葛洲壩那麼稀稀拉拉的幾個小點,真是自卑死我了。所以,美國反壩專家指責中國建水電站的鬼話,兄弟們千萬別信他們。他們自己修得電站比誰都多,他們在北美大陸破壞河流生物多樣性比誰都兇,他們的科羅拉多河等大河基本上變成了鋼筋水泥的下水道,還他媽有臉去指責別人!哦,我扯遠了,以後談到環境問題時再細聊吧。如今,我們的三峽水電站的32臺機組,每一臺單機都是70萬千瓦。與豐滿一比,這差距就看出來了,當時中國工業確實相當相當的薄弱。
前面我在分析計劃經濟時提到,一套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的形成,如果依靠市場自發推動,需要漫長的過程。對於後發國家而言,透過集權體制和人為頂層設計,集中力量在短時間內構建工業體系框架,是一種比較自然的選擇。當時印度尼赫魯也想這麼幹。再加上意識形態的因素,以計劃經濟發展現代工業成為中國的自然選擇。
1953年,國內土地改革基本完工,對外朝鮮戰爭即將結束,承載著中國人強國之夢的“一五計劃”拉開了大幕。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