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8-28 08:44:56
六
竹林七賢志氣宏放,傲然獨得,吟詠肆志,寄言廣德,這是他們的共同之處。雖然共同遊於竹林,有著相同的個體生命覺醒,共同呼喚著一種充盈的精神質地。但在哲學思考的基點上,向秀與嵇康、阮籍、劉伶卻並不一致。
嵇康將王弼、何晏的貴無論思想推至極端,認為一切皆無。為了追求自由無拘的人生,人就要棄絕名教,擁抱自然。所以,他在詩中一遍遍申述:“琴詩自樂,遠遊可珍,含道獨往,棄智遺身。寂乎無累,何求於人?長寄靈嶽,怡志養神。”
司馬氏假借名教,以孝為旗,卻行的是屠戮異己之實。所以,被虛偽起來的名教自然成為嵇康們攻擊的靶的。嵇康在《難自然好學論》中對之大加抨擊:“《六經》以抑引為主,人性以從欲為歡。抑引則違其願,從欲則得自然。然則自然之得,不由抑引之《六經》;全性之本,不須犯情之禮律。因知仁義務於禮偽,非養真之要求;廉讓生於爭奪,非自然之所出也。”
阮籍在《達生論》中對嵇康也做出過類似的呼應:“天地生於自然,萬物生於天地,自然者無外,故天地名焉。天地者有內,故萬物生焉。”人呢,“人生天地之中,體自然之形”,那麼就應該“混乎與萬物並行”,“恬於生而靜於死,生恬則情不惑,死靜則神不離,故能與陰陽化而不易,從天地變而不移。”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