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鼎的製造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從遠古時期製作的陶鼎開始,到後來黃帝採集首陽山之銅開啟的銅鼎時代,再到後來鼎成為國之重器,鼎在華夏數千年的歷史中,其所代表的意義並不只是其本身的功用,在劉毅看來,到這個時候製造銅鼎的理念便是放到現代社會,也不算落伍。
眼下製造銅鼎的方式,是澆注的方法,先做好耐高溫的模型,而後將銅融化成為銅汁,再澆灌做好的模具裡面。
這可不是你把銅融化成液體倒進去那麼簡單,銅的熔點在一千度左右,但要徹底成為液體,顯然要比這個溫度高很多,一般人就是靠近,那熱力都無法承受,更別說拿著容器往裡面倒了。
根據劉毅檢視古籍所得來的資料來看,製造這種大型銅鼎最難得不是塑形,而是如何將銅汁澆灌到模型之中,而且中間還不能有氣泡,先人們為了克服這些困難,將智慧發揮到極致,會製作出一整套專門用來澆灌的機關,而這些機關的製作,可比單純給銅鼎塑形要複雜得多,哪怕有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整個銅鼎的鑄造失敗。
劉毅這段時間最多的就是在設計這個機關,距離模型不能太遠,否則銅汁在流淌的過程中就得凝固,機關用料本身得有足夠的隔熱性,能夠保持銅汁的溫度不會太快散去。
機關本身得有一定的密閉性,否則銅汁滲漏出來,很可能直接讓機關損毀,而且銅汁流動的過程中,肯定會有一部分損耗,所以在熔鍊之前,就得考慮到這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