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性的文化普及,魏國暫時沒有這個能力。
基於這個時代的整體狀況,趙弘潤認為,舉國有至少七成的百姓是不認得字的——他們會講魏國的語言,但是讓他們寫,十個有九個半是寫不出來的。
或許有人會覺得,魏人大多數都不認得字,那他們日常生活、購買必需品時又該怎麼做呢?
其實很簡單:依靠自己的身體。
比如文字中的‘庹’,它就是代表成人並舉雙手時兩手之間的距離,為何會在明明有‘丈’、‘尺’的測量基礎上還是出現了這種其實並不標準的測量單位,其實已不難猜測。
縱使是不識字的人,亦有他們的智慧。
而在剩下的三成中,又有約六七成左右只認得幾個或者十幾個常用字,會寫自己的名字,只有極少數、極少數人,才認得百餘個字、甚至是幾百個字,能夠順暢地觀閱書籍——這極少數極少數的人中,也包括了王族、士族,以及平民百姓當中那些不滿足於當前社會地位,希望透過唸書、透過考舉來改變當前狀況的人。
而在這類人中,再考慮到那些有機會認字學文的富家子弟未必都有才華,因此,似介子鴟、張啟功等平民出身的俊傑,就顯得彌足珍貴。
幾日後,禮部便按照魏王趙潤的要求,將天下姓氏蒐集到一塊,編了一本《百家姓》,與其說是書籍,倒不如說是薄薄的一本小冊子。
這玩意居然也能算做‘書’?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