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別於楚國敬畏莫測的鬼神,魏人則更加尊敬“天地”,並且在魏地風俗中,也普遍流傳著“天父而地母”的說法,這顯然是將“天地”視為哺育眾生的至高神祗。
為了向這兩位至高的神父神母表示尊重與敬畏,自大魏建國初期,便在南郊與北郊分別建造了一座專門用來祭祀的建築,分別是“圜丘”與“方丘”。
其中,南郊的圜丘祀天,而北郊的方丘祭地,暗合當代人對“天圓地方”的認知概念。
而這幾日趙弘潤等人口中所說的祭天,用更加書面的說法,實際上指的便是“祀天祭地”儀式中的“祀天”部分。
祭天的場地,在大梁南郊的“圜丘”。
圜者,圓也。
因此說白了,圜丘就是一座圓形的高臺,又稱“祀天壇”,是專門主持祭天儀式的場所。
別看這祀天壇用的次數不多,但由於其特殊的地位,非但工部每年翻修這座建築,禮部亦會專門派兵駐防,以免有人前來搗亂損毀。
不誇張地說,除非是舉行祭天儀式,否則魏人是不會輕易接近這裡的,以免驚擾到“天父”。
這一點,對於處在北郊的“方丘”亦是如此,不過這裡不做贅敘。
洪德十七年四月十五,原本駐紮在這裡的軍隊,按照慣例,由禁衛軍與禮部的儀仗軍所接管,後兩支軍隊,將在這種特殊的祭天日子裡,接管這裡。
前者負責維持治安,至於後者,都說了是禮部署下的儀仗軍,不言而喻。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